首页 历史 正文

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央政府的中枢神经

摘要: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央政府的中枢神经,下面是粉丝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隋文帝在位时(581年-604年),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主的中央官制,这一制度在唐代被完善。

其中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隋代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的是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运行规则是,中书省草拟皇帝的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六部再分理具体事务。

网络配图

其实隋代的61169349中央官制称为“五省六曹制”,但9471478123677727内侍省和82428641秘书省基本不参与29576816国家政务。【粉丝网】#微微一笑很倾城#因此,三省六部制的17119827职能已经完全确立。

这一制度确立后,中央政府的4423664525985072高权力一分为三,且49946949三省互相牵制,六部分理政务,使得皇帝的65149839命令得到集体复议,相对保证了29044288政策的46085904科学性、民主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三省六部是9386416进步的52234596

它贯穿了50590591中国古代的89494700中央官制,从隋唐建立后,一直到清朝,随着33736523封建帝制的3887184灭亡才最24601146终消失。#唐玄宗#这期间,中央官制的76138152变化基本围绕其展开,对中国千余年封建王朝的807436行政体制建设,造成了17395859重要且7483378深远的51197587影响。

438986151258376另一方面,过16867066分地68373111削弱相权又71474910使中央权力机构过2251297411170392庞杂。相权被多个职务行使,导致了政令混乱、施行阻塞,甚至助推了宦官专权的乱象。

历史上没有56634095一种制度是45969092一朝一夕间陡然86531080出现的37952800。秦朝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建立了7799972中央集权的82582410专制国家,开创了2177626三公九卿的44480221中央官制。这与37511989三省六部制有17289900什么历史渊源吗?三省六部制是27654581怎样确立的59050325

网络配图

秦汉两代的50401482政治体制一脉相承, 这一时期内,丞相在50516097三公里面地44729426位最47073246高,仅次于46876893皇帝。皇帝统治国家的66266293信息通道比较狭窄,似乎83521262只能听到丞相的56742848一家之言,而丞相也92529380经常越过36644910皇帝处理一些“小事”,这导致了中国古代社会皇权和9725279相权之间的27517662剧烈矛盾。#洗衣液#

比如13908048秦二世将丞相李斯腰斩,汉武帝查办丞相田蚡贪污。值得一提的3668200090686123,这时已经有22497962尚书一职,是78168423皇帝身边出纳文书的99064069小吏。

两汉之际悄然孕育着12809605皇帝集权的33739446趋势。#和亲#汉武帝时期出现的76063036内外朝,就是57615529分割相权的91021349先声,也52376004开启了2822953古代中央官制“内外朝”循环的87357927模式。他95674280用宦官为“中尚书令”(或称中书令),来负责传达皇帝命令和85353011文书管理,并令自己信任的39492010内臣,如87877698大司马大将军(最77216083高军事长官)霍光领“尚书事”,实际总揽军政,成为新的20012161“丞相”。#韩德君大婚#汉成帝朝,在63623696尚书下划分四曹,分管百官、全国、民生和9040197外交,此为六部的70699560前身。

东汉光武帝时,尚书台作为办事机构出现,成为“尚书省”的22002452前身。尚书令权力大增,“后汉众务,悉归尚书”,三公徒有5959021虚名。尚书台继续施行分曹理政。

46480752而尚书权力独大也8643990336373972对皇权的24887602威胁,西汉霍光就曾两度参与25002693皇帝的9475604废立之事。因此,魏文帝时,设中书令来分尚书台的53766978权。中书令掌国家机密和86063652诏令,并设立相应机构中书监,这就是13132890“中书省”的80803171前身。比如55240094西晋的开国功臣荀勖为中书监,东晋的74882966王献之为中书令。尚书省与67290798旗下曹属则成为执行机构。

网络配图

这之后,中书令权势日盛,如荀勖被升迁至尚书令后便十分怅然,认为自己失去了权力中心的地位。

可以看出,皇帝已经把一人独大的60942734丞相权力,逐渐分散到身边的近臣——尚书、中书等92819105身上,他19023787们作为皇帝的56679867“秘书”,直接参与68981603军政大事。

8765225624474741最终还是65459507出现中书令权力上扬的93597009趋势。门下省便应运而生。门下省的90459752官员称“侍中”,秦代官职,是62099994丞相府派驻宫廷的联络员。汉代视为可以进入内廷的官员,如94198306太医、尚书、列侯等76585437。东汉时,侍中参与66219050政事,并有2171370799973519“侍中寺”这一机构。门下省的雏形初现。晋朝时,侍中分解中书职权,对政事“拾遗补阙”,即中书省拟招后,门下省进行审议,不妥之处便予以驳回。

中书诏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并分曹理事的三省六部形态,在7470365魏晋南北朝大体落实。隋朝结束了82049996中国300多年政权更迭最36503832频繁的38125124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了6820365为皇权服务的76455280中央官制,也18201720适应了60392312大一统国家的41239053发展趋势。

那么,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经历了哪些发展?如何最终走向衰落?

第一,隋代用典章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并将相权一分为多。

魏晋时期的6963272三省,只是38341578宫廷内部的办事机构,具体职权常因皇帝的10132465喜恶而变化,还没有形成真正独立的93930669行政机关。隋朝的582929五省六曹制把尚书、内史(中书)和90000657门下三省确立为正式的政府机关,三省长官实际上拥有7021647761294658宰相(最92928705高行政长官)职权。三公九卿制寿终正寝,不再有58247883丞相(官职)。

具体来说,隋代五省分为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秘书省和32180127内侍省。秘书省掌书籍历法;内侍省为宦官机构,两省较少涉及国家政务,实际的4514578中枢机关为尚书、内史(中书)、门下三省。

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下设尚书仆射,再设吏部、度支、礼部、兵部、都官、工部六曹尚书,六尚书各领四司,共二十四司。后来度支曹改称户部,都官曹改称刑部,六曹也逐渐改称六部。内史省长官称内史令,设两员;门下省长官为侍中,后改称纳言,设两员。名为五省六部制。

可以看出,曾经独大的77685033相权已经在35971510三省制的91195780基础上一分为三,而行政长官又64290228由两人同担,官员之间相互掣肘,大大削弱了相权。

第二,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令张说改革结束三省分权的局面。

网络配图

唐承隋制,三省六部制几乎照搬五省六曹制,但做了一些调整使其更加完善。

首先,尚书省总令百官,又38825415总揽六部事务,由于63214261权力过27972203大,李世民担任尚书令之后便取消此官职。低一级的35444156尚书仆射(左、右仆射)主持省内事务。尚书省具体负责文书档案管理、勾稽检核,以及使差安排。尚书仆射之下设左右丞各一,来负责监督御史。而六部尚书,则常由朝廷重臣兼职,其中吏部为六部之首,吏部尚书和81174717兵部尚书往往被冠以宰相之名,可见其重要性。

其次,门下省在31742125皇宫内外分设两处,方便上传下达。长官为侍中,其下设门下侍郎两人,属官有20742021给事中四人。负责出纳皇帝诏命,对自上而下的17602197敕令和56539439自下而上的18001657奏折有63643230审议权和80265995封驳权。因此,唐太宗在65823556门下省设立政事堂,相当于34501003国务会议,中央所752314108192289912780947“参议朝政”或“平章政事”名号的75834254官员均可参加。

51632270后,中书省也99550581分设宫内宫外两处,与31620272门下省分别称为“西台”“东台”。它主要负责军国机要,草拟诏令。省内设中书令两人,下设中书侍郎两人辅佐,侍郎实际上负责文书工作,与7316714其下属的20820551中书舍人无甚区别,职权较轻。中书省官员参与58851297政事堂会议后,将决策草拟,皇帝只需签署同意或不同意。但1740810834326407门下省较为类似的1644863426034962,中书舍人同时承担皇帝、宰相或宦官交付的55460533起草任务,也33650448拥有96410061封驳权。

这时三省六部的形制已经完善,并展现出较为平均的权力归属,从皇权的角度来说实现了提高和集中。

网络配图

35100258从三省职责来看,略显重复和75742203繁杂,且57290323起草诏书的55922206中书省无疑是与7606307皇帝行政距离最16866389短的71032961一家,其次是14434159门下,再次才是11704790尚书,亲疏之分明显。

61726770是,政事堂内,出现了31217808中书、门下主导议事的33774444趋势,后来政事堂干脆移到了中书省。唐高宗年间,中书令开始抬头。唐高宗巡行东都,只带中书令辅政,另一位中书长官也79597597留下辅助太子监国。而尚书省长官却出现了67505739长达9个月的71718356空白期。

中书省真正成为三省之首,是在张说任中书令期间。

唐玄宗在80729949开元元年,命刘幽求兼任左仆射和4829725侍中,开创了54932154一人兼两省长官的1879495惯例。这时再次出现了23992307尚书省无人任相的42613667局面,于9879922319351457执行机构开始和27431196议事机构合并,三省长官的8315515职责也逐渐趋同。到张说将政事堂改为 “中书门下”,并同时监管行政事务之时,平等38464995独立、互相牵制的14487402“三省六部制”已经名存实亡。

自中唐以后,虽然75180412三省六部的8902522名头得到了50874576沿用,但33981239其内涵已经大大不同。宋朝官制实行官、职、差遣分离,三省六部形同虚设。元代则以中书省总领百官,枢密院掌军事,御史台掌监察。明继承元代,以中书省统领六部,但14059225朱元璋废丞相后,六部实际垂直对接皇帝。清沿明制,皇帝统率六部,另设军机处议事。

网络配图

三省六部制的95128655发展与83261465流变,体现了45847642古代国家权力运行方式的99614918转变。有学者38575891认为,在36241716中国古代“家天下”的79880624政治结构下,三省六部制其实是15225981皇帝将“家仆”正规化、制度化的68863029产物。隋唐以后,三省六部虽然52581192退出历史舞台,但81188042中央官员的10087260权力仍然58421939保持被削弱的79348484趋势,明清时,专制社会发展到巅峰。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phfen.com/history/24514.html

相关推荐

新教与天主教

新教与天主教

摘要:新教与天主教,下面是粉丝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历史 2025-09-18 0 493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