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1月7日,恩格斯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目前我正在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恩格斯读的正是被誉为西方战争理论的“圣经”的《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也被誉为西方现代军事理论的奠基人。
克劳塞维茨生于1780年的普鲁士马格德堡公国。在12岁时,就被父亲送进费迪南德亲王的第34步兵团,开始了行伍生活,从此戎马一生。【粉丝网】
1793年,克劳塞维参加普法战争,1801年进入柏林军官学校,1803年毕业后担任奥古斯特亲王的
副官。1812年参加法俄战争,并一度在 俄国军队中任职。 1818年出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长达12年,一路晋升至少将。他 的从军生涯及参战经历,为探索和 研究军事理论提供了 坚实的 基础。克劳塞维茨所
处时代的 欧洲,是 工业革命、民族革命相继发生的 大变动的 时代,英法等 国的 资本主义如 火如 荼,而德国还处于 封建的 四分五裂之中,旧制度摇摇欲坠。法国革命、普法战争接连爆发。虽然
克劳塞维茨并不支持法国大革命,但 是 他 非常敏锐地 察觉到了 法国大革命对整个欧洲旧制度体系的冲击。这些对他的 世界观和 军事观都产生了 很大的 影响。在
担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期间,他 离开了 战争一线,得以有时间结合自己的 亲身经历,进行更为艰深的 理论思考,探究战争的 本质。 他 在 系统研究了 16至19世纪发生过 的 130多个战例的 基础上,逐渐形成系统化的 军事理论。《战争论》就是 在 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战争论》全书共3卷,分8篇124章,内容涉及战争性质、规律、战略、战斗、防御、进攻等
多个方面。 他 运用辩证法总结了 战争经验,为近代西方军事思想体系的 形成和 发展奠定了 理论基础。书中提出了多个重要理论和创新性观念,其中最核心的是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和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
克劳塞维茨指出,战争是
从属于 政治的 。他 第一次明确提出“战争无非是 政治通过 另一种手段的 继续”的 著名论断。战争的 目的 不是 单纯为了 打败敌人,而是 要利用战争的方式达成政治层面的 目的 。政治不仅能引起战争,而且
还会支配战争。战争一旦爆发,就是 流血的 政治。这一理论为分析战争提供了 一个崭新的 视角。克劳塞维茨强调,人在
战争中不可替代,精神因素具有 决定性作用。他 把战略要素分为五种,分别为精神、物质、数学、地 理和 统计。其中,精神因素居于 首要地 位,包括统帅的 才能、军队的武德、民族的精神、政府的 智慧和 战区的民心等 。他 认为,法国大革命和 拿破仑战争之所 以战绩辉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 原因就是 ,相对敌人而言,他 们拥有 巨大的 精神优势。消灭敌人不仅是 要消灭敌人的 物质力量,还要从精神上彻底摧毁敌人。除此以外,克劳塞维茨还在
书中阐述了 战争的 性质有 向 民众战争转变的 历史趋势。在 他 看来,战争将不再是 单纯的 两支军队、两位将领、两群士兵的 角逐,而是 两个国家国力的 对拼,是 两个民族的 角力。现代战争也 正是 朝着 他 推演的 趋势发展,无论是 两次世界大战,还是 无数局部战争和 冲突,无不体现出这种转变。作为一位从哲学角度思考的
军事战略家,克劳塞维茨还在 书中探讨了 战略和 战术、进攻和 防御、战争的 目的 和 手段之间的 辩证关系,并提出了 积极防御和 消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光辉的 战例是 最 好的 老师等 理论。《战争论》自问世以来,被译为多种语言,被众多国家的
军校和 机构列为军事理论学习的经典书目,产生了 深远的 影响。古老的 东方有 《孙子兵法》,现代化走在 前面的 欧洲有 《战争论》,一中一西,一古一今,双峰并峙。【名家评论】
《战争论》俨然是
一座充满着 哲学理论的 迷宫,读者 当中很少有 人能够真正把握其逻辑路线,或者 深入其理论境界而不致迷失方向 。——(英)利德尔·哈特
【扩展阅读】
(英)克里斯托弗·科克尔著,闫晓峰译《21世纪战争论:重读克劳塞维茨》,新华出版社,2020
aa战争论此篇内容在:战争论